白癜风初期好治疗吗自学练习展示反思,培养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
摘 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多数学生能参与到学习中来。“315”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点拨者、设计者。另外,让学生多动手制作小课件,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315”教学模式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会让课堂充满生机,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国论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315”教学模式;制作小课件;小组合作学习
江苏省南京市八卦洲中桥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地处南京市的一个郊区,四面环江,学校的生源几乎全是八卦洲的学生。近年来,随着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的建造,有大量的优秀生前往城里的好学校就读,剩下的学生多数是基础差的学生,很多家长都不管或管不住小孩,多数学生有厌学心理。面对这种现状,如果我们不开动脑筋,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状况就会更差。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以为学习的一个重要要素就是实际参与。实际参与是学生实现主动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也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务之急,只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使我校办学摆脱困境。
一、创建“315”教学模式,让物理课堂更有活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公式、概念、规律特别多,如果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会让物理课堂变成一潭死水,学生会很厌倦这门学科。因此,我们要好好开动脑筋,让课堂生动起来,只有让学生手、脑等都动起来,才能救活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互助学习能力的关键,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需要,从根本上寻找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被动现象的办法,实现由被动向主动的根本性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建新的课堂模式,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铺路人,在现有形式下,采用“315”教学模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315”教学模式第一阶段就是自主学习,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前提。当然,这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更高,需要老师课前做好精心的准备。过去老师重点备教材、备教法,但眼下更重要的是备学情,准备好切合学生学习的导学案。上课前首先要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使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学。
比如学习压强的相关知识时,首先让学生完成自学自测,时间大约为15分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了压强的概念,知道探究压力作用效果需要的器材、方法、结论,同时了解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知道受力面积不是物体的表面积,也不一定是物体的底面积,而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的面积。采用这种方式,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这些知识的获得,不是靠学生盲目地学习,而是学生在老师创设好情境后,有重点、有目标地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得的。
自学自测结束后,大约花15分钟时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把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都梳理出来。这15分钟,我们所有的学生都是有话可说,他们是有备而来,只有这样才能创设热情洋溢、生动活泼的开放性的课堂,而不像传统的课堂,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一言堂”,学生不知不觉就会走神,可以说,靠灌输得来的知识是不牢靠的。
一节课还剩大约15分钟干什么呢?不是老师来讲,而是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让所有学生自主完成本节课的相关练习,以便把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和巩固。这就要求老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准备好相关练习,可以把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有价值的题目选来让学生做,做完后当堂反馈,这个环节大约10分钟,另外还有大约5分钟的时间怎么利用才最有效呢?我认为可以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这个举措特别重要,可以了解学生本节课到底学得怎么样。针对学得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课外辅导,长期这样做,教师让学生形成习惯,使其上课更加用心。因为如果不认真学,老师就要找他课后过关,学生也不愿意老师找他,觉得难堪,哪个人不要面子呢?由此可见,这5分钟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学生学得怎么样,老师也不是太了解;另外,上课不用心的学生觉得学好学坏一个样,反正老师也不知道,也不会找他,长期下去,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就会学得更差。
我校自从采用“315”教学模式以来,教学成绩有了较大的突破。可以说,“315”教学模式救活了课堂,救活了我校。虽然我校的生源不好,但其教学质量在全区却立于不败之地。
二、重视小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校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的欲望不强,但是,只要给他们搭建一个平台,他们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小实验就是最好的平台。初中生生性好动,学生喜欢做实验。例如学习大气压相关知识时,我做了“吞蛋实验”,同时也做了“易拉罐被压扁”的实验,学生明白是大气压的原因,因此,学生不难联想到瓷砖上的钩子为什么能挂住抹布。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用小实验说明大道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本上能做的小实验一定要做,也可以将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另外,能让学生制作的小实验尽量让他们做,把它当作家庭作业,第二天来展示制作成果,进行小组比赛,并给予实验做得好的学生以表扬。像制作土,针孔照相机、简的天平等,都可以让学生尝试,这样既可以提高其动手能力,又可以激发其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曾经有个学习一般的学生,当学到浮力有关知识时,其中有个课外小实验就是制作潜水艇,我布置学生回家完成该实验,第二天该学生把他制作的潜水艇带来,在课堂上展示了他的成果,他制作的潜水艇非常灵巧,上浮下潜活动自如,我及时表扬了他,夸他动手能力强,我说:“相信你一定能把物理学好。”他无比开心,从此就喜欢上了物理,中考考了97分的好成绩。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校不少学生比较懒惰,学习基础差,不愿意独自学习,于是我想到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按优生与学困生搭配的原则合理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组织引导,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讨论交流,合作互助。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上,因授课方式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在采用“315”教学模式时,我常引入小组竞赛,课前自学自测大约15分钟,优生大约10分钟就能完成学习任务,剩下的5分钟中,为了本组的荣誉,优生乐于帮助学困生,学困生也乐于接受优生的帮助。让学生在精诚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分享合作的快乐,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八卦洲中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