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值得一游的名胜古迹,江南第一家与仙华山
TUhjnbcbe - 2024/10/1 16:46:00
早期白癜风能治疗么 https://m.39.net/pf/a_4762337.html
#我的旅行日记#自从写了西塘游记后,总觉得游过江南第一家和仙华山而没能写上一点只言片语是种罪过。内心时常想好好记录下这两处名胜,但恐言辞不切,又加之为其他繁琐的事情所累,也就一直未敢轻易动笔。近日,偶然从某位名家处得到指点,才恍然大悟,先前的担忧自是多余的,这也才乘此闲暇,不顾其他,只管记下当时心情与景色。

江南第一家和仙华山这两处都比较偏僻,假如不是这附近的人,恐怕这一生都未必会来此处。倒不是能不能来,我知道即使再偏远的地方,只要那里足够吸引人,总不乏勇于探险的人,会想尽办法到达那里,譬如珠穆朗玛峰山顶。这个感慨是我去江南第一家的路上产生的,因为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偏了,来这里的话最好还是自己有辆车,不然也起码要结伴而行,最好不要如我般独行此处,辗转好几次才最后找到江南第一家的大门。

还未到大门前面,很容易看见“宋学士”的家,似乎庭院还保持着几百年以前的模样。当时由于自己的浅薄,很是诧异,原来宋濂居于此处。后来发现这“江南第一家”的牌匾就是因他的机智而来,实在不该感到奇怪。

游玩江南第一家原是无需买票的,因为很多景点都没有设在收费处。收费的地方只有一个大宅院,也就是“郑”氏祠堂。游完之后,或许是我愚见,这应该是郑氏后裔才需要来的地方,我们外人只要在那宅院之外,通过各种碑文记载,好好学习那种孝义有序等精神即可。这样说更多是自欺欺人吧,我不得不说进了宅院,看过各处遗迹之后,整个灵魂都渐渐融入了这个古老的宅院。

我静静的坐在那宅院的椅子上,往祠堂里面看去,仿佛等会便有人出来迎接我似的。是啊,假如我并非不速之客,想那郑家怎么会让我独自坐在庭院里而不迎接呢?假如我真是不速之客,又为何我会对这里感到如此亲近。

模糊之间,我拿出纸笔,想乘着难得的一点诗情雅兴,记下西塘的故事。没想到,此时门口那个验票的女孩走来了,问道我是否在写论文。我笑答不是,是游记。没想到这更引起了她的兴致,想看看我都写了些什么,并表示愿意告诉我更多有关江南第一家的史迹。盛情之下,本应难却才是,无奈我纸上写的是西塘游记,也不好欺瞒。待我如实相告,姑娘略显失落,大概门口处又来人了吧,听见有人喊着“郑丫头”,姑娘笑着说:“那我不打扰你了!”说完便很快走开了。

到底我并非不速之客嘛,郑家的后人刚才该是欢迎我的到来了。也就于此之后,心中暗下决定这江南第一家的游记绝对要写的。唯恐言辞不切,有负那位郑姑娘的重托,一直到如今,虽是写上了,仍然甚觉不妥。

莫泊桑曾说,当你形容一个人的时候,只有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是最能表现出那个人来的。我每次想到这里,就发现我再也写不出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了。姑且不论这些吧,待日后长进了,再作言辞方面的修改也好,否则谁还能一直记着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呢?

自出了大宅院过后,自我感觉好像从空虚状态回归到充实,心里各种品德坚守,教义,都觉得有些道理。当然,一些古人狭隘的见解自然还是有的,但是比之于那种堪为“郑氏信仰”的精神,就不值得一提了。

离开宅院,我本想随着免费导游去那九座牌坊的地方,没想到导游自个儿说道:“那九个牌坊我们去过了,我们就去看他们吃饭的地方吧!”当然导游并非如此说,只是这时间已久,真记不清那个吃饭的地方叫什么名字来的了。我想反正没去过,也就跟着过去。

等到进了饭堂,有好几张桌子,这一看,肯定当时郑氏一族颇为庞大。导游讲了些他们当时吃饭的规矩,看也看得出,这桌子上的菜,也是分层级的。我当时就讽刺了一句:“这还是一家人么?”我的想法是,如果是一家人,为什么吃个饭还要分着好吃的菜与不好吃的菜呢?况且,小孩子还得必须吃馒头么?

和我怀着同样疑问的游客总还是有的,导游也不解释,只是继续说着各处看点,说完后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们一班人早就走远了。

这也是我比较喜欢一个人游玩景点的原因。人多了,意见就会多,你难保别人会如你一样想,在某处细品,在某处匆匆而过。更何况,据我经验,人多了,这游玩更多时候就真只是游玩了,不容你多想,你总得跟着众人一处接一处地跑。等到终于跑完了,才发现收获甚少,可要是再去吧,感觉就又不同了。

真正懂得山水的人,是会珍惜独自游玩机会的。我终归不是这样的人,我一面感觉着游玩的自由,可以尽兴;一面又觉着人少无趣,伯牙琴艺算很高了,可也还终生追求着知音,或许这就是人性吧。更像空山里一首诗歌的朗诵,倘若没有回响,岂不令人极不自然?

掉队的我,循着河流直上,到了一个泉洞处,发现有副对联写得非常好。真是可惜,这对联也记不清楚了。倒是记得当时有几个小孩子在泉洞那里玩耍,这只更加引起我的怀旧,又不禁感慨,他们可也知道这里的文化故事呢?

再往前,准确点说转个弯,就到了各种碑文处了。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有序”的碑文,也才明白在饭堂那会的讽刺实属无知。不得不被那种“有序”的精神所折服,我甚而觉得,假如世界真能如此有序,还能有不正之风么?所谓,正道有序容易,邪道必乱,所以倘若能维持好“有序”,该是一切都安定了。

最后,我终于到了九个牌坊的地方,在每个牌坊的地方,我都拍了一张照。是啊,原本是为着这几个牌坊而来的,却没想到如今这几个牌坊已经意义不大了。因为,我知道假如我们能够恪守“江南第一家”的精神,那么何止这九个牌坊呢,我们一定能为我们自己立下更多的属于我们自己的牌坊!

说到仙华山,并非和江南第一家同一天游玩,也无人嘱托,但恐所到之处几乎都快有游记了,唯独此处不写,会令轩辕之女不悦。当然了,这只是我想多了,既是仙家,哪里还会有什么脾气呢?

去仙华山的路,是极不容易的,虽说山并不高,但是人们所开辟出来的道路,盘曲而上,要是步行,等到到了山腰上,还未去景点好好看看,就再无力气继续攀岩了。

这并非虚妄之词,而是我的切身感受。当时我以为仙华山和岳麓山相差不大,因为从高度看,确实差不多。所以很有信心,徒步上去。没想到,走了很远,还是在山脚。眼见游客们的车都停在山脚处,我想总算是到了。

谁知,所到的地方之后还会有更长的一段道路要走。如果要用某个词贴切点,无异于半个马拉松!这么说倒不是道路的长短而论,而是盘曲而上的劳累真是令人有往回走的冲动。

我是想着仙女该被感动了吧,如此多人,但唯我是以步求之,其心可诚啊!待我到“风雨亭”,一看亭上记载,是众多爱好跑步者的合资建设,那原本的“其心可诚”的感觉瞬间消失。真没想到,还有一群人也是不走车路的!

好在有这么个亭子,我也就坐下来休息。再往山上望去,已经很近了,心里这才舒坦了些。有几个游客,不知怎么走下山来,见我坐在亭中,议论道:“没想到还有别人和我们一样选择走路下山。”

“是啊,现在走下去差不多就是时候回去了,我们快点吧!”

见她们走过,我是装作一副很坦然的样子,好在天气是阴天,时有风来,也就没有露出什么蛛丝马迹。

假如她们要是知道亭中之人是赶着上山的呢?恐怕这“愚蠢”的名声是在劫难逃了。

等约十多分钟之后,已经见不到那群游客的身影,我继续往山上走。这下,行约几百米,果然来到了景区大门!

进入景区,最起眼的,是那十二生肖的法场,高处是一座寺庙。我饶有兴致地去寺庙拍照,那方丈立刻制止道:“阿弥陀佛,施主,这里禁止拍照!”我也只好出来,转而对着那十二个生肖乱拍一番。

按着地图,我打算沿着左边的路线转一圈。这是种癖好,实在该改,因为我看见多数游客都去了右边,我心里直觉地选择左边。

在民间工艺馆里小憩之后,才感慨民间工艺的美,就被这往左走的路线给弄郁闷了。虽说地图上显示,继续往左,有景点出现,但是那路算是有些荒废了,几乎舍我之外,再无他人。这么说,足够贴切,因为确实还有一位老人在那里燃烧废弃物,气味也是难闻的。

无奈,只得折回。这一回头,发现民间工艺斜对面,还有个“黄半仙”居士。我心想,这居士算是选对地方了,仙女之山做这个营生,也是极好的啊!

自然不想多花钱,也就继续往右边赶去。这仙山之处,隐居一位名僧,我去了他阁楼上转了一番,只感叹人去楼空,如今甚多蚊子!

往上走去,已是极累,只得走几步,就依台阶歇会。等到见一亭,深感欣慰,谁知早就被其他游客占据,而且随手所扔的甘蔗屑,让人再无心情停留。继续上去,就到了比较有名的通海洞,其实也就是依山而设的桥。

走在桥上起初还觉得安全,等到快登少女峰,仙女所在之处,突然见几个字:“岩石风化,小心落石!”这确实令我心惊,不敢继续前进。当然,决定折回去,也还有道路越来越崎岖险峻的原因。

少女峰该是仙华山一处高峰了,未敢登临,事后悔意颇深,可是再去登临,时间已是来不及的。于是,后来我登临了两处自认为位居第二和第三的高峰。其中一处,虽有名字,但是已然废弃,通往的道路也是有半截是毁坏的。另外一处是有人居住的,九霄亭,凭亭望去,少女峰更是让人向往。

途中,经过“笑口常开”,一路的艰辛,想起那个笑口,也就释然了。

其他,对于上古神话的追想,对这游记也是多余了,姑且略去不记!

1
查看完整版本: 值得一游的名胜古迹,江南第一家与仙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