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喜马拉雅山南麓文明伟大的印度河流域文
TUhjnbcbe - 2025/3/4 18:43:00

憨惄先生按:此文源自网络

憨惄观点:印度河文明的方块字,应该是中国汉字的最早雏形,华夏文明与更加古老的印度河文明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

哈拉帕文明,亦即印度河文明(IndusValleyCivilization)。哈拉帕文明大致分为五个阶段:1.早期哈拉帕拉维阶段;2.早期哈拉帕考特—迪吉阶段;3.成熟哈拉帕阶段,该阶段又可以细分为:①成熟哈拉帕A阶段、②成熟哈拉帕B阶段、③成熟哈拉帕C阶段;4.晚期哈拉帕阶段,亦称晚期哈拉帕过渡阶段;5.后哈拉帕阶段。

哈拉帕文明产生的自然和社会原因。该区域产生文明的先决条件是公元前年左右适宜农牧业生产和人类生产生活的、稳定的气候条件的出现,这也是后来该文明消亡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从自然条件上看,该地区有巨大的冲积平原、土质肥沃、海岸线漫长曲折、矿物和牧草丰富;从社会条件上看,该区域内有广大的贸易网和有效的分配体系以及良好的政治经济制度。众所周知,南亚地区季风气候显著,印度河流域主要受冬季气旋影响,当时的冬季风温暖湿润适宜放牧、农耕,与今时不同。从考古发掘上看,早期哈拉帕文明的城市集中在印度河(IndusRiver)中下游和萨拉斯瓦蒂河(Saraswati)上游。

在更早的前哈拉帕时期,约公元前或年,巴基斯坦附近的波兰山口(Bolanpass)的摩尔噶尔(Mehrgarh)已经出现了季节性定居的人群,这得益于食物生产水平的提高,为日后城市的出现提供了条件。Shinde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前哈拉帕时期代表性城市摩尔噶尔的考古发掘情况:1.这里出现了房屋,这些房屋有受西亚的影响,但不确定是西亚人直接殖民还是本地人与西亚接触而产生房屋建造技术。2.大麦、小麦和锯齿状刀具的出土说明这里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3.最后,教授展示了摩尔噶尔的野生动物和驯化家畜的图片。以上三种因素——房屋、农业、家畜的考古发现,证明在公元前七千纪印度河地区正在为向定居农业和牲畜业的社会形态转变做准备。

早期哈拉帕向成熟哈拉帕阶段过渡的过程中,城市出现并且从早期集中在印度河中下游和萨拉斯瓦蒂河中上游扩展,逐渐囊括了今古吉拉特(Gujarat)的索拉什特拉(Saurashtra)区域,即印度西部半岛地区。如图一所示成熟期城市较早期增多,但最大的变化出现在西部半岛,其城市数量猛增。

图一早期哈拉帕

成熟期的哈拉帕时期的典型城市。成熟期哈拉帕典型城市有:哈拉帕(Harappa)、拉吉加希(Rakhigarhi)、卡里班干(Kalibangan)、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和朵拉维拉(Dholavira),如图二所示。

一.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

摩亨佐—达罗的遗址有两个重要的区域,它们都位于城堡区,一个是公共浴池(PublicBath),另一个是浴池东边的大型建筑,如图五所示。整个城市街道错落有致,可以肯定城市的建设是有周密的规划的。同时,在这个遗址中也体现出了哈拉帕文明中城市建设共有的一个突出特点——精密的排水系统,摩亨佐—达罗发现了排水沟渠和井。甚至在城堡中还建有一个大型浴池(12mⅩ7mⅩ2.5m),如图六所示。大浴池南北方向有楼梯,四壁和池底涂有隔水物质。周围还有一些断石柱,可能是更衣间。建造者从城外引入河水,充满浴池。同时浴池侧边还有排水口。

浴池东边有一系列的大型建筑,推测可能是培养高级祭司的宗教学校的校舍。

图五

二.洛塔尔(Lothal)

哈拉帕文明对于水的利用技术很高,与摩亨佐—达罗地处内陆不同,洛塔尔靠近大海,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船坞,也是迄今发现的哈拉帕文明遗址中唯一一个有船坞的城市。船坞位于城东,南北长、东西窄,长米、宽37米。在当时看来,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船坞。

洛塔尔城南边还发现了一个粮仓。其它地区的粮食通过河流运送到洛塔尔,洛塔尔的船坞就是一个大码头。可见哈拉帕文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

三.朵拉维拉(Dholavira)

与上述两城比,朵拉维拉城遗址在城市布局和水系设施上又有新的变化和发展。朵拉维拉的城市布局与其它哈拉帕城市有一个显著的不同,那就是它的中心城区的布局。以往哈拉帕城市在结构上分为两个部分——处于高处的城堡和相对较低的下城区,朵拉维拉出现了第三个城市区域,这似乎意喻城市居民的身份可能复杂化了。

除了城市格局与众不同,在朵拉维拉的城堡区还找到了一扇门的遗迹,称为北门,门在其它遗址暂时没有发现。城区格局发生了变化、不同区域间又有隔绝的大门,或许这意味着在朵拉维拉存在的这个阶段,在哈拉帕文化区域内,社会内部结构发生了某种变化。

在水系建设上,朵拉维拉有三个特点:1.在城市周围的重要河流上建设了堤坝(dam)以此来调节河水,防御旱涝。2.在朵拉维拉发掘出了哈拉帕文明中最大的水井。3.除了地上的排水系统外,朵拉维拉还建设有地下排水通道。

在介绍了以上三个成熟哈拉帕时期的典型城市后,Shinde教授总结了哈拉帕文明出土的重要文物的特征,主要有六大类——陶器、墓葬及尸骸、雕塑、青铜、宝石、印章。

1.陶器:哈拉帕文明出土的陶器一般为红色,在陶器上用黑色染料描绘花、鸟、动物、人以及几何图案。

2.墓葬及尸骸:墓葬的形式、风格可以反映出当时人的风俗、习惯。同时,出土的尸骨有利于人们了解哈拉帕文明的人口构成,甚至是种族、民族。

3.雕塑:哈拉帕文明中最著名的雕刻就是蓄须祭司像,这是一块出土于摩亨佐—达罗的皂石像。除此之外,还有一尊青铜舞女像(DancingGirl)亦是非常著名。

4.印章:哈拉帕出土的印章众多,在这里Shinde教授特别讲解了两枚印章:①如图十四所示,这块印章上方有一些特殊的符号,有些人认为是文字,但是Shinde教授指出,现在还尚不能确认是否为文字。由于这些特殊符号至今不能释读,因此给印度河文明研究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在这些符号下边有一个类似独角兽的动物,由于特殊符号无法解释,这枚印章的含义无从推测,因此尚不能解释出这只独角兽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②如图十五所示,这枚印章非常有名,印章的右下角缺失,上边刻有犀牛、牛、大象、老虎、鹿等动物。在这些动物中间有一个人盘腿而坐,这个人物被认为是“原始湿婆”(protoiva)的形象。他身上有一根巨大的阴茎,亦或是代表对生育的崇拜。Shinde教授指出,盘腿的动作与现在的瑜伽看起来一样,他周围的动物也许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些动物大概也是当时哈拉帕人经常能见到的生物。

图九陶器图十墓葬图十一遗骸图十三舞女像

首先,拉吉加希发掘的重要意义:1.它是成熟哈拉帕阶段的重要城市;2.它是目前已知面积最大的哈拉帕遗址;3.它的发掘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哈拉帕文明;4.拉吉加希遗址被现代居住区覆盖,亟待发掘,刻不容缓。Shinde教授概述了遗址的发掘计划、发掘过程中的困难、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及要求。

最后,关于哈拉帕文明的灭亡原因。首先应该驳斥“雅利安人灭亡说”,这种观点认为哈拉帕文明的灭亡是由于雅利安人东侵印度导致的。最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莫蒂默惠勒(MortimerWheeler)。他在考察哈拉帕文明遗址时发现一具遗骸,面朝地、背朝天,同时又有大量其他遗骸出现,于是他认为这里的人非正常死亡,而且死亡数量多,应当是发生了外族侵入,遭遇屠杀所致。Shinde教授表示,经过人类学的研究,惠勒发现的那具遗骸身上没有任何外伤,他是由于倒地后窒息而死。更重要的是那些被惠勒认为同时大量死亡的遗骸,身上也没有任何外伤。考古证据表明,周遭发生过水灾,他们都是窒息而亡的。另外,根据哈拉帕文明的阶段划分,后哈拉帕阶段大约是公元前年,这时哈拉帕文明已经灭亡,这早于雅利安人进入印度的时间。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其最终的灭亡。一个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前面说到影响印度河流域的季风主要是冬季气旋,那时的冬季气旋温暖湿润,后来逐渐变得干燥寒冷,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基础丧失,人口可能迁徙到其他地区,哈拉帕文明衰落。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诸如由于印度河洪水导致摩亨佐—达罗的衰落,过度开采森林,生产力下降导致社会崩塌等。

目前从成熟哈拉帕时期所发现的墓葬人骨情况来看并没有发现战争的痕迹,武器也只发现了小型的武器。当地的也只有一些面积较大的建筑可能供城市的统治者居住,这些统治者尚没有达到王的级别,所居住的建筑不具有宫殿的性质。目前印度对墓葬等级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随葬品数量的多少,即随葬陶罐多的墓主可能地位稍微高一些。墓葬中随葬的装饰品也不固定于某一类人,普通居民也会随葬一些类似的器物。目前印度发现的刻画符号并没有破解出来,没有明确使用文字的证据。而有刻划符号的印章只是在一些手工业者聚居的建筑中发现,这些印章也并非特定阶层所使用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喜马拉雅山南麓文明伟大的印度河流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