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爱情始终都是爱情,
只不过距离死亡越近,爱就越浓郁。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出品方:新经典文化原作名:Elamorenlostiemposdelcólera译者:杨玲出版年:-9-1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
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霍乱时期的爱情》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马尔克斯曾说:“这一部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发自内心的创作。”本书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在有的读者的解读中,马尔克斯在这本书里讲述了两种爱情:一种因充满荷尔蒙悸动的一瞥而一眼万年,一种用家世背景相貌而量身打造却在漫长共度的时光里而历久弥新焦不离孟。哪一种才是生命永恒的主题,讲故事的人也说不清楚。所有美好的爱与痛苦都令人难以割舍,所以故事里的女人才先选择了生活中的爱情,又在丈夫去世后,登上理想中的爱情的轮船。这才发现,讨论哪种爱情是生命永恒主题没有意义,因为生命永恒的主题只是生命本身。只有生活着,生活的过程带来永恒的幸福,要告别人世的时候,才觉得自己的生命和心一直丰满又丰盛。
“
他们之间的感觉并不像新婚燕尔的夫妇,更不像相聚恨晚的情人。他们仿佛一举越过了漫长艰辛的夫妻生活,义无反顾地直达爱情的核心。他们像一对经历了生活磨炼的老夫老妻,在宁静中超越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的无情嘲弄和醒悟的海市蜃楼:超越了爱情。因为他们已在一起生活了足够长时间,足以发现无论何时何地,爱情始终都是爱情,只不过距离死亡越近,爱就越浓郁。
”
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截图
02
“我知道你愚蠢、轻浮、没有头脑,
但是我爱你”
《面纱》
作者:[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出品方:果麦文化原作名:ThePaintedVeil译者:于大卫出版年:-4-1
容貌娇美而又爱慕虚荣的英国女子凯蒂,为了避免自己变成一位老姑娘,接受了生性孤僻的医生瓦尔特·费恩的求婚。她离开了上世纪20年代伦敦浮华而空虚的社交圈,随瓦尔特远赴神秘的东方殖民地——香港。
对婚姻感到不满和无趣,凯蒂开始悄悄与令她芳心摇动的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偷情。瓦尔特发现妻子的不忠后,孤注一掷,开始了他奇特而可怕的报复计划:凯蒂必须随他前往遥远的中国内地,去平息一场正疯狂流行的霍乱瘟疫。在异国美丽却凶险的环境中,他们经历了在英国家乡的舒适生活中无法想象和体验的情感波澜……在爱情、背叛与死亡的漩涡中挣扎的凯蒂,亲历了幻想破灭与生死离别之后,终将生活的面纱从她的眼前渐渐揭去,从此踏上了不悔的精神成长之路。
对活字君来说,《面纱》最为动人之处,是无私、忘我、不计代价的爱情对一个身处蒙昧的女性的精神启蒙。是爱情让她看到了更为开阔的世界,也是爱情,让她寻觅到通往灵魂深处的安宁之路。
电影《面纱》剧照
“
“我对你不抱什么幻想,”他说,“我知道你愚蠢、轻浮、没有头脑,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的目标和理想既庸俗又普通,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二流货色,但是我爱你。想一想真是好笑,我竭力去喜欢那些讨你喜欢的东西,忍受折磨也要对你隐瞒起自己,实际上我并不无知粗俗、不爱散播丑闻也不愚蠢。我知道你何等害怕智慧,便尽我所能让你觉得我是个大傻瓜,跟你认识的其他人一样。我知道你嫁给我只图一时利益,我是那样爱你,我不在乎。大多数人,就我所知,当他们爱一个人,却没有得到爱的回报时就会觉得委屈不平,甚至愈发愤怒和痛苦。我不是那样,我从来没有指望你爱我,我看不出任何理由让你爱我,我也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被人爱。我很感激能被允许爱你,当我时常想起你高兴跟我在一起,或者当我发现你眼中闪烁着愉快的爱意时,我就会欣喜若狂。我尽量不让我的爱来烦扰你,我知道那会让我承受不起,所以我一直察言观色,留意我的爱让你厌烦的最初迹象。大部分丈夫认为那是一种权力,我却准备当成恩惠来接受。”
”
03
“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
──可是我要你懂得我!”
《倾城之恋》
作者:张爱玲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品方:青马文化副标题:张爱玲全集01出版年:-3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博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在生死交关时,两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
一次小小的空袭,非但不足以毁灭人类文明,连香港也不过是塌掉几座房子几堵墙,然而,却足以摧毁人们心中对生活的各种笃定的预期。死亡迫在眉睫的时候,人往往容易想清楚什么更重要。硝烟弥漫的轰炸终于摧毁了两个人心中的那些纠结和不甘。他们发现当生死存亡成为当务之急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不再重要了,比如流言,比如后路。他们更愿意在一场针对死亡的逃亡中相依为命。这一刻的生死相随打破了疑虑打破了禁忌打破了寂寞,他们学会了信任和依赖,体会到了生命仅剩彼此的感觉。
死局终于下成了和棋。
“
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侯在这堵墙根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
电影《倾城之恋》剧照
04
“我会追随你到天涯海角”
《灿烂千阳》
作者:[美]卡勒德·胡赛尼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品方:世纪文景原作名:AThousandSplendidSuns译者:李继宏出版年:-9
《灿烂千阳》是在阿富汗出生长大的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继《追风筝的人》后,于年出版的第二本小说。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卡勒德·胡赛尼父亲决定向美国申请政治庇护,之后举家移民到美国加州的圣荷西。在美国,胡塞尼用文字勾勒出其故土在20世纪后期的悲剧历史,用极具感染力的叙事能力向深陷战火蹂躏的祖国投去深情一瞥。
在以女性为主角的《灿烂千阳》中,绝望与微弱的希望同时呈现。私生女玛丽雅姆在父亲的宅院门口苦苦守候,回到家却看到因绝望而上吊自杀的母亲。那天是她十五岁的生日,而童年嘎然而止。玛丽雅姆随后由父亲安排远嫁喀布尔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几经流产,终因无法生子而长期生活在家暴阴影之下。
十八年后,少女莱拉的父母死于战火,青梅竹马的恋人也在战乱中失踪,举目无亲的莱拉别无选择,被迫嫁给拉希德。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然而,多年的骗局终有被揭穿的一天……
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灿烂千阳》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
“
她躲在自己心灵的一个遥远角落,独自度过了这些岁月。那儿是一片干旱贫瘠的土地,没有希望,也没有哀伤;没有梦想,也没有幻灭。那儿无所谓未来。那儿的过去只留下这个教训:爱是使人遍体鳞伤的错误,而它的帮凶,希望,则是令人悔恨莫及的幻想。
”
将于年上映的电影《灿烂千阳》海报
05
走在寂静里,走在天上,
而阴茎倒挂下来
《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所著《时代三部曲》之一。这是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的系列作品构成的长篇。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年代。那时,知识分子群体无能为力而极“左”政治泛滥横行。作为倍受歧视的知识分子,往往丧失了自我意志和个人尊严。
在这组系列作品里面,名叫“王二”的男主人公处于恐怖和荒谬的环境,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摆脱了传统文化人的悲愤心态,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便倾向于证明自己不无辜。于是他以性爱作为对抗外部世界的最后据点,将性爱表现得既放浪形骸又纯白无瑕,不但不觉羞耻,还轰轰烈烈地进行到底,对陈规陋习和政治偏见展开了极其尖锐而又饱含幽默的挑战。一次次被斗、挨整,他都处之坦然,乐观为本,获得了价值境界上的全线胜利。王小波用一种机智的光辉烛照当年那种无处不在的压抑,使人的精神世界从悲惨暗淡的历史阴影中超拔出来。
“
这是因为我们在一起经历了失败,又互相爱过——再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事了。假如我们能在一起生活,每次都会想把对方撕碎。假如不能在一起生活,又会终身互相怀念。一方爱,一方不爱,都要好一点。假如谁都不爱谁,就会心平气和地在一起享受性生活。这样是最好的了。虽然如此,我还是想念她。因为那是一次失败,失败总是让我魂梦系之。
”
06
痛苦在我们的心里,不会像幸福那样长久停驻。
这是神赐予我们的一种天赋,是他眷顾我们的一个标志。
《冷山》
作者:[美]查尔斯·弗雷泽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品方:中信·大方原作名:ColdMountain译者:丁宇岚出版年:-8
冷山是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CharlesFrazier)所创作的第一部小说。生于年的他,成长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山区,在年获北卡罗来纳大学英语博士学位。他以家族中流传的曾祖叔父的故事为蓝本,参考大量史料,历时七年,创作了《冷山》,并荣获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本书是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讲述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之际,一位士兵为了自己的所爱而返回家园的多灾多难的旅途。伟大的爱情故事与孤单凄惨的迢迢长路融为一体。英曼,南北战争末期的一名南方军士兵,拖着伤痕累累的肉体与灵魂,踽踽独行,只求回到家乡冷山和他的心上人艾达身边;艾达则独自一人身处山间的庄园,被迫学着直面生存所需的稻粱之谋。战火肆虐,物是人非,只有冷山依旧伫立,承载着这对恋人共同的回忆。面朝冷山,英曼用脚步丈量着土地,艾达则踏上了精神之旅。他们的人生轨迹能否再次重合?
《冷山》重现了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书写了扭曲的人性、弥漫的孤独、凄美的爱情、对故土的深情,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想起回家的意义。
电影《冷山》剧照
“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次又一次地观看这个过程,将使岁月不再像是一个可怕的单向流程,而是循环往复的过程。感受这一现象会令一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就像是在说:此刻你在这儿,就在这一点上。这或许就是那个问题——我在哪儿?——的答案。
”
07
“我们,结婚吧,趁还活着”
《丁庄梦》
《丁庄梦》是由作家阎连科于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于年2月首次出版。小说以中原地区曾经发生的艾滋病蔓延为背景,着力描写当一群农民突然被抛入艾滋病蔓延、死者无数的窘境时的所作所为,充分揭示绝境中形形色色的人性。
年,阎连科到民间“防艾第一人”高耀洁老人家里,在她家里,阎连科看到了父子两个艾滋病患者,那孩子还不到12岁。同时,高耀洁老人说了一个惊人的细节,说当年农民在田里锄地时,血头会到田头去采血,cc只给五六十块钱,农民卖血后在田间头晕得不能走路,血头会提住他的双腿,头下脚上地抖一抖,让血从脚上回流到头上,几分钟后,待农民头不晕了,农民就又回到田里干活去了。这个细节当时给阎连科的冲击超过任何事件,那时他就想他必须得为他们“写点什么”,这就是他创作《丁庄梦》的最初起因。
年,以小说《丁庄梦》改编的电影《最爱》上映。讲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某个贫穷落后的艾滋村中,两个因卖血而身染“热病”的青年男女,从惺惺相惜到互生爱意。本就饱受歧视的二人,此刻更成为背叛了全世界的恶人。生命一点点流逝,他们依旧全力奔跑,追逐渺小易逝的可悲幸福……
电影《最爱》剧照
end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