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去过湖南长沙岳麓山的人如此评价,“北有八宝山,南有岳麓山”!这一点都不夸张!究其原因,是因为岳麓山的文化底蕴,具体来说是那里长眠着许多为中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儿女!
岳麓山,又称麓山,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属“三山五岳”中南岳衡山的余脉,或者说“第七十二峰”。南北朝刘宋时在《南岳记》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因此取名岳麓。岳麓山方圆八平方公里,主峰近三百米。山前湘江北去,百舸争流,它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地,更是革命火花燃起的圣地。
“一步湖南史,半部近代书”!“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近代以来,无数湖南籍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才让我们这些后人得以安稳地欣赏岳麓美景!
蔡锷与黄兴辛亥革命作为影响中国进程的伟大斗争,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这次战斗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湖南籍辛亥革命先驱,也有不少人在这次伟大战斗中直接或者因过度劳累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蔡锷墓与黄兴墓据统计,岳麓山上掩映着62位有史可查的辛亥烈士坟冢,有20座单人墓、4座双人墓、2座集体公墓,大家熟知的人物,比如与孙中山齐名的辛亥领袖--黄兴、“再造共和第一人”--蔡锷、武昌首义临时总指挥--蒋翊武、杰出的宣传家--陈天华等,长沙都督焦达峰,还有壮志凌云、勇于献身的革命先烈刘道一、姚宏业、禹之谟等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吃得苦、耐得劳、霸得蛮”的湖湘文化精神,深深镌刻在名山之上,成为长沙城永恒的精神象征。
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指挥所抗战时期,随着广州、武汉相继失守,湖南逐渐由战略后方基地转变成了正面战场,特别是在抵御日寇“长沙会战”中,岳麓山成了中日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指挥所就设在岳麓山上,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薛岳将军指挥督战之地。位于岳麓山顶的第九战区野战重炮旅炮兵阵地,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为抗击日寇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军民在抵御日寇侵略的战斗中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岳麓山上“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就是这段历史最好的见证!
“青山有幸埋忠骨”,岳麓山为他们提供了风景秀美的长眠之地,同时也正是因为他(她)们的英雄事迹及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感召日月的爱国精神,使得这座只有三百米的山麓变成人人敬畏的圣地!